22考研政治备考:史纲的重点内容

2021/7/15 15:41:36 来源: 网络
分享:

  考研政治中,史纲部分的具体备考,也是非常重要的。具体的这部分怎么备考?海天考研小编为考生整理了22考研政治备考:史纲的重点内容,供大家参考!

  1.“三个代表”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三个代表”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概括为:

  (1)当代世界的新变化(世情)是“三个代表”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2)社会主义建设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是“三个代表”思想形成的历史依据;

  (3)国情和党情的新变化是三个代表”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

  (4)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

  (5)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2.“三个代表”思想的历史地位和知道意义{背诵}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依据,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3.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之所以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依据在于,是在总结国内外工业化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从我国国情出发,根据信息时代实现工业化的要求和有利条件做出的科学选择:

  第一,这是总结国内工业化经验教训做出的重大决策,过去的以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生态环境的破坏为代价的道路无以为继;

  第二,这是顺应世界科技经济发展大趋势的必然选择,以科技竞争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要求我们的增长方式必须实行集约型转变;

  第三,这是充分考虑我国基本国情得出的正确结论。人多且人均资源不足、劳动力供过于求的矛盾突出,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应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对经济增长有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大力推进信息化,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加快工业化进城。广泛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努力振兴装备制造业。

  搞好钢铁、汽车、建材等行业发展的规划和调整,防止盲目发展和无序竞争。进一步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旅游业。高度重视发展社区服务业。

  新型工业化要处理好的关系有:(1)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关系;(2)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与劳动密集型的关系;(3)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

  新型工业化的产业格局为: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的目标是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

  4.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要处理好三个关系:(1)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的关系;(2)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两极分化的关系;(3)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的关系。

  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应注重效率,发挥市场的作用,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

  国民收入再分配应注重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调节差距过大的收入。具体措施:①保护合法收入;②取缔非法收入;③整顿不合理收入;④调节过高收入。

  通过以上措施逐步形成高收入者和低收入者占少数,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的收入分配格局。

  处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要把握好“度”,效率优先的度是不能发生两极分化,兼顾公平的度是不能阻碍生产力的发展,从现实的情况看,效率优先主要应从微观分配过程中体现出来;兼顾公平主要应依靠国家的宏观调控来实现。

  5.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关系

  三者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物质文明指人类物质生活条件的进步状态,是人类改造自然界的物质成果的总和;精神文明是社会精神生产和精神生活积极成果的总和。主要表现在文化和思想状况;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互为目的,相互促进,不可偏废。

  政治文明是指社会政治生活的进步状态,是人类在政治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文明成果。

  物质文明的发展处于基础地位,只有物质文明发展了,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发展才有坚实的物质条件。政治文明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政治保证和法律保障,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他们对物质文明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是追求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是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发展的进程。

  6.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发展指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政治文化相协调的发展,是促进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就必须:

  (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立足中国现实,顺应时代潮流,不断开拓促进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的新途径;

  (2)坚持和深化改革,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都要坚决冲破,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都要坚决改变,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都要坚决清除;

  (3)相信和依靠人民,集中全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聚精会神搞建设。

  7.股份制改革

  股份制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一种组织形式,有利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有利于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生产积极性。作为资本集中的一种手段,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此段话熟练掌握)

  从发展生产力的角度来说,股份制没有社会性质的属性划分,是一种赢利的组织单位,但从生产关系中生产资料占有和归属的角度看,股份制是有社会性质属性划分的。

  判断股份制是公有还是私有,关键看控股权掌握在谁手中,在中国,如果是国家和集体控股,则该企业具有明显的公有性,有利于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的主体作用。

  8.“小康水平”和“小康社会”及如何建设小康社会

  “小康水平”与“小康社会”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小康水平”是指人民生活的水平状况,主要着眼于物质生活方面的指标。它是介于温饱和富裕之间的一个生活发展阶段。

  而“小康社会”则涵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意味着社会全面进步到“小康”状态。“小康社会”不仅包括物质生活的提高,还包括人们的精神生活、所享受的民主权利以及生活环境的改善等方面的提高。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解决好以下四个问题:(熟练掌握)

  (1)保持经济的快速、稳定增长和控制人口;

  (2)积极实现经济社会结构转换。包括产业结构的转换、就业结构的转换、城乡社会结构的转换;

  (3)认真解决三农问题;

  (4)减少贫困和改善收入分配。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正确处理的重大关系:(熟练掌握)

  (1)是技术进步、信息化、结构优化升级与人口众多、需要提供较多的就业岗位及发挥劳动密集和工资成本相对较低竞争优势的关系。(就业)

  (2)是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与共同富裕的关系,即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公平)

  (3)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发展经济与人口、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的关系。(环保)

  9.“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辨证的统一体

  “三个代表”指的是,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个代表”中的每个代表都有其特定的内涵和要求,但它们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基础条件;先进文化是人类社会的灵魂,是发展先进生产力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人民群众是创造主体,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不断实现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

  贯彻“三个代表”关键在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10.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不会冲击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它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和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作用。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对于满足人民物质和文化生活的多样化需要,扩大就业、内需和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经济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协调发展的关系。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各种所有制经济完全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进程中共同发展。

  11.指导思想一元化:马列,毛邓,三

  阶级社会中,指导思想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一个阶级在经济、政治上占统治地位,也必然在思想上居于统治地位。统治阶级思想和非统治阶级思想虽然可以同时存在,但只有统治阶级的思想才能占主导地位,成为全社会的指导思想。

  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虽然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但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国有经济占主导地位,这种经济制度反映在政治上必然是要求劳动人民当家作主,在思想上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占主导地位。

  “指导思想多元化”在理论上是完全错误的自由化观点,这种论调的实质是要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而代之以资产阶级的思想体系。是把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等同于指导思想,多元化否认了公有制占主导地位的基本特征和基本要求。是完全错误的自由化观点。

  如果坚持指导思想多元化,否认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那必然导致社会主义完全迷失方向。

  12.社会主义民主既是手段,又是目的

  社会主义民主作为政治上层建筑是建立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的,并为经济基础服务,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保障,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手段。

  但社会主义民主同样是一种目的,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由此可见,民主是社会主义的题内之义,是社会主义主义奋斗的目标之一,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不仅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保证,而且也是人民真正实现当家作主的重要条件。

  因此,民主既是手段,又是目的,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

  13.社会公平与和谐社会

  和谐社会包括社会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之间以及社会系统内部的协调发展与和谐相处,即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其中,社会是否公平是能否实现社会和谐的关键之一。现代社会公平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

  第一,权利公平。在现代社会,社会公平首先意味着社会权利上的公平,它承认并保证社会主体具有平等的生存、发展权。

  第二,机会公平。社会主体参与社会活动,要求社会确保机会均等,这是实现权利公平的前提。

  第三,规则公平。社会主体参与社会活动,要求规则必须是公平的,只有在规则公平的前提下,才能实现机会公平、权利公平,才能保证效率的提高。

  第四,效率公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公平要以效率为前提和基础。也就是说,社会公平观念首先要以整个社会的发展为出发点和目的,即必须与效率联在一起求公平。抛开效率而言的社会发展、人的发展、社会公平,有失偏颇,也没有意义。

  第五,分配公平。在当代,人们通常以社会财富(包括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分配是否合理作为评判社会公平程度的直接依据,所以,分配公平是社会公平的根本内涵和最高层次。分配是否公平,不仅关系到效率的高低,对社会制度的变革和社会秩序的维护与稳定也起着决定性作用。

  第六,社会保障公平。在现代社会,人的生存权、发展权必须得到尊重和保护。

  14.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第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防止经济大起大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需要。

  我国经济增长过程多次出现大起大落,对国民经济运行和发展带来了较大冲击。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影响。

  第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切实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需要。

  粗放型增长方式导致了一种速度型效益,即只有经济增长速度达到较高水平,才能获得经济效益的增长。速度型效益的增长主要依靠机器设备超负荷运转,特别是产品价格上涨,而生产要素的质量和组合方式没有得到改善,实际生产率和增长质量并没有上升。

  在这种模式下,很多地方和企业都形成了片面追求增长速度的倾向。同时,高投入、高消耗的增长方式还导致能源、原材料工业的比重过大,不利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

  第三,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减轻资源环境压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需要。

  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如果继续采取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我国的资源环境将不堪重负。

  从资源供给看,虽然我们可以通过扩大进口来从某种程度上满足国内需求,但重要资源的外贸依存度过大或过快上升,将存在着明显的市场、价格风险和安全问题。

  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才能从根本上减轻新的经济发展目标对资源环境的压力,并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15.如何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针对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经济增长方式的影响,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推进结构调整的中心环节。要围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进步,推动结构优化升级。

  促进企业技术改造和重组。坚持利用现有基础,推进企业技术改造,少上新项目、少铺新摊子,这是实现经济增长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重要途径。

  注重能源资源节约和合理利用。坚决实行开发和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是有利于能源资源节约和合理利用的重要形式。要通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从资源开采、生产消耗、废弃物利用和社会消费等环节,加快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

  16.十六届五中全会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在总结我国长期以来经济建设中的经验教训、吸收人类现代文明进步新成果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体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

  和谐社会

  十六大在规定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时,要求“社会更加和谐”。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创新型国家

  十六届五中全会突出强调了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

  工业反哺农业

  全会要求,统筹发展,要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加大各方面对农村支持力度。《建议》对城乡统筹、农业建设、农村改革、农村公共事业发展方面提出了要求。

  分类开发

  全会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提出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针。节约资源成为当务之急。

  第一次提出分类开发的新思路,也就是根据各地区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开发方针,有优先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提出生态保护和生态涵养的思路和方针。

  环境友好

  五中全会提出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建设思路和方针。

  其中“环境友好”第一次见诸党中央的文献。“环境友好”,就要求我们的各种、各项发展都要顾及环境的制约因素,顾及对环境的影响。

  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

  以人为本是以民为本,以群众为本。以人为本又表明党和国家尊重和保护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是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人权观的体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

  区域发展战略

  五中全会提出区域发展战略,即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鼓励东部率先发展。全会在分析目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点时指出,区域发展取得很大的成绩,但不平衡的现象依然存在,缩小发展差距,协调各地发展的任务还十分艰巨。

  第一次提出健全区域合作机制,即构建市场机制、合作机制、互助机制、扶持机制。

  互利共赢

  全会在外交和争取有利于我国现代化发展的外部环境上,强调了和平、发展、合作的主题词和理念。在外交战略上按照“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舞台”的原则进行。

  17.科学发展观所体现的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原理

  科学发展观史符合唯物辩证法的。唯物辩证法主张以联系的、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科学发展观提出的“五个统筹”即是以联系的思维方法得出的重要论断。

  科学发展观所大力倡导发展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谐社会的四位一体主张,即是唯物辩证法全面看待问题哲学思想的体现。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之一是可持续发展。这正是唯物辩证法所主张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科学发展观是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体现了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的原理。

  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坚持以人为本,必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坚持以人为本,必须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即是以人为本。

  以上就是为大家整理的“22考研政治备考:史纲的重点内容”,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本频道的持续更新!

  2024考研人数已公布,达438w,考研热度依旧火热!如何备战2025考研?哪个考研专业适合自己?在职考生如何备考?考研知识点繁多,择校困难大,和海天考研咨询老师聊一聊。网课面授多项选,专业辅导1对1全年集训随时学!

中间广告图.jpg

活动专题